电脑发短信平台爆料:直销银行发展技术限制难发展-短信群发平台-岱亿公司新闻-安徽岱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统一咨询热线:400-6889-015
当前位置:首页>动态>公司新闻> 详情

电脑发短信平台爆料:直销银行发展技术限制难发展

2017-08-26  分享到:

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了解到近几年,直销银行往往被看作是传统银行机构向互联网金融生态延伸的重要典范。然而2016年以来,直销银行的热度渐渐降温。近日,《证券日报》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年多的风光后,直销银行的同质化问题凸显,业务条线单一,用户体验问题也未能优化,产品服务仍需提高。 
  此外,直销银行在注册、开户等环节便捷性较差,并且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闪退、无法登录、超时退出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令众多客户体验不佳。
  直销银行面临窘境
  从各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上线时间来看,直销银行大规模上线时间为2014年下半年与2015年下半年,之后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了解到却一直不温不火。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上线直销银行22家,2015年上线直销银行32家,2016年新增直销银行的数量大大减少。截至2016年11月底,新上线的直销银行数量不足两位数,且跟进设立银行大部分为小型城商行。除工商银行设立了直销银行——融e行外,其余四家国有大行至今仍未设立直销银行。
  本报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通过体验多家直销银行后发现,门槛低、方便度高是直销银行的显著特征。但是,目前推出直销银行中,相当部分直销银行产品数量、功能度存在严重不足,很多银行的直销银行产品还非常单薄,功能也不健全。此外,产品同质化也相当严重,主要集中于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及存款业务等,目前市场上的直销银行仍然以银行现有理财产品线上化为主,缺乏创新,暂时无法满足用户的期待。
  近期,某网站发布《直销银行评测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直销银行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一定的缺陷。
  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了解到据了解,部分直销银行APP有名无实,开户难倒用户。现阶段多数直销银行都支持绑定他行借记卡,部分直销银行只能绑定一张卡,更有直销银行只能绑定本行银行卡。此外,APP要求多,用户注册障碍多,绑卡程序繁琐,注册认证流程复杂,在注册环节需要填写的信息繁琐。身份证号、证件失效时间、姓名、性别、电子邮箱、预留问题一、问题一答案、预留问题二、问题二答案、验证码等等;然后是绑定信息环节,需要填写绑定手机号、绑定账户类型、绑定账号、所在城市;最后设置开户授权码和登录密码。甚至个别直销银行暂时不对个人开放,客户自己不能够完成注册,需要客户经理邀请。
  此外,产品是直销银行的生命线。但是目前直销银行的产品线总体上比较单薄,中小城商行的产品则更少。甚至有的银行直销银行APP理财功能完全缺失,目前尚未上线任何理财产品,也未代销基金、保险理财等产品。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直销银行其产品的互联网创新程度还远远不够,难以对客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总体而言,目前的直销银行还只能算是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与集中。
  APP用户体验不佳
  部分直销银行APP技术保障、安全防控不到位,也是直销银行发展的问题之一。在客户体验上,部分直销银行在登录后没有安全提示,甚至在登录密码多次输入后,账户也不会被锁定;个别银行直销银行APP会出现闪退卡死、启动失败等问题。
  《证券日报》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通过查询智能手机用户对直销银行相关APP的评论发现,大部分用户都表示,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闪退、无法登录、超时退出等问题。此外,直销银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服务内容不了解等问题也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担忧。 
  另外,在各大论坛、朋友圈吐槽体验太差的用户比比皆是。本报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发起了关于直销银行的话题,很多人向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吐槽了自己的遭遇,其中有人表示,刚绑定完卡号,提示未设置密码,一点击设置就闪退。大部分人留言表示:“对于直销银行特别失望,经常卡和闪退,更新完之后就打不开主页面,重新下载仍无法打开,特别担心自己的资金。” 
  据了解,虽然有的直销银行可以绑定他行卡,但把资金从他行储蓄卡转入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中时,部分直销银行是要收费的,这也导致很多消费者对直销银行仍持观望态度。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市民表示,只是听说过,对直销银行缺乏了解,现在还没有用过直销银行,“担心开通后卡里的钱被盗走或者被乱收费”。
  据《2016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在地级以上城市13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网上银行用户比例为46%,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42%,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用户比例分别为28%、23%和11%。
平安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联合易观国际近期发布的针对直销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国直销银行发展报告和指标体系》。《报告》指出,虽然直销银行被视为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重要手段,但大部分直销银行用户接受度仍然较低。截至2017年一季度,市场上独立运作的93家直销银行APP中,仅有32%(即30家)可以监测到相关数据,其中月活跃用户过30万的只有6.7%,月活跃用户10万至30万的有16.67%,月活跃用户1万到10万的有40%,剩余36.67%月活跃人数不足10000。
也就是说,在能监测到数据的直销银行APP中只有2家日活用户过万;4家日活跃用户超过3000;其余接近40%的直销银行APP日活跃人数在3300以下;还有36.6%的APP日活跃用户只有300左右,甚至不足300。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直销银行作为舶来品,用户的接受速度相对较慢,国内现有直销银行普遍面临用户规模小、活跃率低、容易流失的问题。直销银行基于互联网渠道为用户提供服务,传统银行缺乏互联网化的开发、渠道拓展、运营等能力,产品在快速更迭及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网络购物催生虚拟信用卡
虚拟信用卡的诞生与网络购物的兴起密不可分。据某信用卡年报显示,2014年信用卡网络交易额440亿元,增长了108 %;网络业务收入达到19亿元,增长了280%,由此可以推断,其他银行的信用卡在网络支付方面也呈迅猛增长的态势。随着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时尚年轻人的钟爱,只有线下刷卡才算积分的传统信用卡消费积分模式饱受消费者诟病。与此同时,层出不穷的信用卡盗刷手段让持卡人防不胜防,信用卡一旦被盗引发的经济损失,持卡人追溯赔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信用卡用户颇有些胆战心惊。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Token技术的新型支付形式应运而生,“虚拟信用卡”正是这种技术的表现形式。正是“虚拟卡”产品的推出,成为网购达人的福音,它相当于为信用卡披上了一件“马甲”,为信用卡的网络支付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
早在2013年,第三方支付公司易票联尝试与境外卡组织万事达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易票联的用户通过在易票联账户里小额充入人民币,即可转化为一张具有16位卡号、可以在全球各类万事达卡组织合作商户支付使用的虚拟万事达卡。这张虚拟卡具有与标准信用卡类似的卡号、二维码及有效期,这张虚拟卡在进行支付时被商户视为一张普通的万事达卡(借记卡或贷记卡)在进行消费。不同的是,每次消费的额度会形成一张临时的信用卡,即便被盗刷,也不会影响到背后映射的那张真实的万事达信用卡。简单言之,它相当于一张预付卡,已经在里面存了一部分金额,消费者使用它购物时,上限就是所存金额,不能透支,所以即便被盗刷也不会出现透支的情况。但当时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尚未对境外卡组织开放,所以万事达虚拟卡当时被央行叫停。
使用体验尚待提高
从授信和发卡方式上看,无论哪种形态的虚拟信用卡都大大方便了用户的申请和使用,也降低了银行在征信、审批、制卡等环节的成本。仅就卡片制作和邮寄成本来说,一张国产IC芯片卡在10元至15元。通常来说,几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客户都是千万级起步。照此推算,虚拟信用卡能够节省下的成本确实非常可观。
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了解到业内人士指出,虚拟卡不依赖实体信用卡而审批和授信,这对银行风控体系是很大考验。目前消费者抱怨最多的是虚拟信用卡授信额度较低。农行信用币额度算比较高的,普通客户通过农行掌银渠道申请额度也不过1万元,柜台渠道申请最高达5万元,但这个额度低于普通实体卡的授信额度。如何能够快速识别用户身份的真伪、信用状况是否符合要求,授信规模多大合适,这背后的工作量绝不是一两个工作人员能够完成的。可以预见的是,从短期看,不依赖实体卡的虚拟信用卡在授信额度上肯定是要收紧的,甚至会远低于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信用消费产品,毕竟对银行而言,风控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此外,为防止网络诈骗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各家银行都对虚拟信用卡的单日、单笔网上支付限额进行了规定。如浦发银行E-GO信用卡对持卡人的单笔网上支付限额为3000元,单日累计支付交易限额为5000元。
对于虚拟信用卡这一新事物,已经习惯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支付的消费者目前还不是太感冒。在我爱卡信用卡论坛中,就有网友提出两点质疑。首先对于虚拟卡片的实用性有人表示,目前的虚拟信用卡与实体信用卡额度共用,仅仅是不需要携带实体卡片而已,这点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就可实现,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使用了,现在银行推出虚拟卡片“没有多大用处”。其次,在普及程度上,银行虚拟卡片想要得到快速普及恐怕还有待时日。网友指出,有些虚拟信用卡需要具备NFC功能的手机才能用,但大部分中低端手机不具备NFC功能。
无现金交易的一种尝试
银行业开始尝试变局其实也是在寻求竞争中属于自己的优势,推进虚拟信用卡的建设,也是移动支付的一种尝试。从使用方式来看,虚拟信用卡有实体卡不具备的优势。首先是消费者出门不需要携带多张卡片,一部手机足矣。其次,虚拟信用卡在支付环节多采用扫码支付或NFC支付,大大减少了被盗刷的风险。再次,虚拟信用卡在网购特别是海淘方面使用范围更广,不用受“白条”必须在京东商城,“花呗”必须在淘宝、天猫才能使用的场景限制。
放眼国外,包括美国运通、VISA在内的境外卡组织都出于支付安全的考虑与各国的银行合作,推出虚拟支付业务。这项业务也被称为“动态卡号”或“虚拟信用卡”,有时也包括虚拟借记卡。采用的模式均是消费者先开立一个主卡型虚拟信用卡账户,再按不同的消费需求划定一定额度到虚拟卡上。这有点类似于传统信用卡的主卡、副卡模式,只是额度划分上更加灵活。
电脑发短信平台小编了解到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银行推出虚拟信用卡,既是顺应银行账户虚拟化趋势的需要,更是应对线下支付电子化挑战的必然选择。银行业自身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专业基础,如果发力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行业格局。不过依照目前的发展脉络来看,这还仅仅是起步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移动支付的主流模式。另外,随着银行进军线下扫码,推出一款部署在扫码支付上的信用支付工具,也是优化用户体验的需要。
新手入门常见问题付款方式